前三季度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企业营商环境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探索高质量发展实战密码?
11月3日,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出席以“新科技、新周期、新挑战”为主题的第八届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及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战密码》的主题演讲。
经济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当下,企业应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
张奥平认为,企业家们应着眼于回顾宏观政策发展历程,把政策内容落到企业经营之中,挖掘其对于每一家企业的确定性的影响。
会上,张奥平回顾全球有代表性的经济体自从进入到工业时代以来的发展模式,总结道:“转型换挡是一个历史的必然,甚至连下行多久似乎也是历史的必然。”
经济学家、经观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发展阶段。基于对其它经济体发展规律的分析,张奥平提出,任何经济体经过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野蛮增长期的驱动阶段,都会面临经济增速的下行。而中国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的关键节点。在转型过程中,体现在供给侧关键标志就是创新驱动。
不同时代背景下,能够带来商业生态、商业价值、颠覆性价值创造的底层通用技术不同。当下,推动创新发展的要素是什么?
张奥平强调,21世纪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底层最关键的前三个技术为——数据、新能源和人工智能。
张奥平补充道,信息、能源、数据和新能源之间的协同交叉的互动以及演进,已经成为当今每一个企业都要关注的重中之重。以华为为例,其在发展自身创新业务的同时持续投入新能源领域研发,将两个关键要素之间协同演进,通过底层技术之间的互动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如何突出创新主体地位?
张奥平提出,要突出专精特新。“专”“精”即指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采用专业特点明显的精致性产品,意味着企业要专注细分市场。“特”即为生产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新”即要求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专精特新’,不是一个短期的机遇,而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张奥平指出。